“罗塞塔”壮丽陨落彗星“67P” 结束12年“追星”之旅

主页 > 热血战纪元宝服 >

热度 °C

(原标题:“罗塞塔”壮丽陨落彗星“67P” 结束12年追星之旅

“罗塞塔”壮丽陨落彗星“67P” 结束12年“追星”之旅

   “罗塞塔”彗星探测器示意图。 资料照片

当地时间9月30日中午,总部位于巴黎的欧洲航天局确认,“罗塞塔”彗星探测器已成功按计划撞向彗星“67P /丘留莫夫-格拉西缅科”(下称“67P”)表面,结束了12年“追星”之旅。

这颗探测器于2004年3月2日发射升空,其任务是追上“67P”并投放“菲莱”着陆器,探求太阳系起源的奥秘。“罗塞塔”重约3吨,体积约12立方米。它共装备了10个科学探测仪器,这些仪器能分析彗星的物理和化学构成及其电磁、引力特性。

“67P”诞生于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初期。与地球上地质变化频繁不同,彗星内部变化很少,好似一个飞行的“冰箱”,可能保存着太阳系诞生时最原始的物质。因此,对彗星的研究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。

12年漫漫“追星”之旅终于成功画上句号,“罗塞塔”到底追到了什么?

给彗核拍照

彗星分为彗核、彗发、彗尾三部分,其中彗核通常被认为是彗星中心的固体部分。“罗塞塔”对“67P”的研究成果显示,其彗核整体形状呈现“双瓣”结构,包括较小的“头”、较大的“身”和连接两部分的“脖子”。在“罗塞塔”拍摄的高清图片上,可以见到“脖子”上横着一条约500米长的清晰的裂缝。

“罗塞塔”对约70%的彗核表面拍照,其余看不见的部分位于彗星南半球。已成像区域可划分为5种地质形态:尘埃覆盖区域、岩石样表面区域、带有小型坑状结构和环形结构的区域、大型洼地和平滑地带区域。多样的地质形态出人意料,因为一般认为彗星各个部分大体上由同种材料构成,表面地质形态应大致相同。

照片还显示“67P”表面存在着沙丘波纹状结构,有些石头后面还被“吹”出了风尾,可彗星并不像地球那样有风。研究人员认为,这可能是因为彗星在受热时冰挥发形成大气或彗发,尘埃也随着气体逃逸,但速度不够快又落回彗星表面,形成了这些特殊的地质特征。

否定磁场存在

“罗塞塔”观测结果显示“67P”上并没有磁场,这或许会让科学家重新认识太阳系构成。此前发现的月球岩石样本以及陨石上都探测到较强的磁场,而“67P”上竟然没有探测到一点磁场的迹象,这让人惊讶。

此前有观点认为,如果彗星上有磁场,或许能解释其构成物质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如何聚集到一起,这次在目标彗星上的新发现则显示上述观点可能并不成立。

发现多种有机化合物

2014年,“罗塞塔”携带的“菲莱”着陆器成功登陆“67P”,这也是首个在彗星上软着陆的人造探测器。

“菲莱”在“67P”表面的尘埃中发现了多种有机化合物,初步分析显示共有16种。其中,乙醛、甲胺等有机化合物在其他彗星上也曾发现过,但乙酰胺、异氰酸甲酯、丙醛和丙酮这4种有机化合物是首次发现。

此外,本次发现的16种化合物中有水、一氧化碳和甲烷,却不包括二氧化碳和氨。二氧化碳是彗星冰的主要成分之一,氨则是含氮化合物的原材料。研究人员本以为彗星表面尘埃中肯定会存在这两种分子,却没有发现,原因可能是在“菲莱”着陆的地区二氧化碳和氨早已蒸发。

探测到氧分子

“罗塞塔”探测器还首次在“67P”的彗核周围气体中探测到氧分子,这将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。彗核释放出的气体蒸发物又称彗发,主要由水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。尽管科学家曾证明木星和土星上存在氧,但它此前从未在彗星上被发现。

此外,在“罗塞塔”环绕“67P”共同飞行的过程中,彗发中的氧分子和水分子的比例一直保持稳定,并未因彗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缩短或探测器轨道变化等原因发生变化。

鉴于彗发中氧分子的高含量和其与水分子比例的长期稳定,研究人员认为,彗星上的氧和水一样来自彗核,热血战记网页私服,而且氧是在彗星形成初期就已融进了彗核。

发现“生命基石”

地球生命是怎么来的?有一种理论认为,是坠落到地球上的彗星带来了一些“生命基石”,这些物质在地球原始环境中互相作用,最终产生了生命。“罗塞塔”为这一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。

它发现,“67P”周围稀薄的气体中存在甘氨酸和磷元素。甘氨酸是一种氨基酸,而氨基酸在生物中发挥重要作用,被认为是“生命基石”。磷元素也广泛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(D N A )和细胞膜等处,有重要的生理作用。

2014年“罗塞塔”释放“菲莱”成功登陆彗核,时任欧航局局长让—雅克·多尔丹说,“我们雄心勃勃的 罗塞塔 任务已在历史书上占据一席之地”。确实,这一彗星探测项目的成果刷新了人类对彗星的认识。 新华社 记者张晓茹

特写

“罗塞塔”上演“谢幕之吻”

当地时间9月29日,欧洲航天局的“罗塞塔”彗星探测器在接到“撞击命令”后,开始以自由落体运动撞向彗星“67P/丘留莫夫-格拉西缅科”(下称“67P”)表面。向这颗已围绕运转长达两年的彗星献上“谢幕之吻”后,“罗塞塔”将长眠于彗星表面,结束自己长达12年的探索旅程。

在执行这个耗时约14小时的“终极任务”过程中,“罗塞塔”将站好最后一班岗,继续向地面传回其收集的各种数据,而科学家对这最后一段旅程中传回的数据充满期待。

2004年,“罗塞塔”探测器由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升空,开启追星之旅。2014年,追上目标彗星“67P”的“罗塞塔”开始围绕这颗彗星运行并执行观测任务。同年11月,“罗塞塔”向“67P”成功投放“菲莱”彗星着陆器。

由于“67P”目前正沿着轨道逐渐远离太阳,越来越少的光照无法确保利用太阳能的“罗塞塔”获得足够能量,它携带的一系列科研设备也将无法有效运行。欧航局科学家去年决定,将最终以“撞击”彗星表面的方式结束“罗塞塔”的使命。

据欧航局网站介绍,该机构按计划于格林尼治时间9月29日20时50分(北京时间9月30日4时50分)向“罗塞塔”发送了“撞击命令”。接收命令后,“罗塞塔”点火制动终止绕轨运行,从距离“67P”约19公里的高度开始向这颗彗星做“自由落体”运动。

曾参与研制“罗塞塔”的前欧航局工程师沃里克·霍尔姆斯向媒体介绍,“罗塞塔”将以较低的速度与“67P”发生撞击。“自由落体”开始时,“罗塞塔”以每秒约30厘米的“步行速度”坠落;受到彗星重力影响,它的速度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,距“67P”两公里时将达到每秒0.6米,撞击时速度达到每秒0.9米。

热门热血战纪私服